业务活动
甘薯专委会 | 江苏师范大学甘薯团队开展甘薯科普和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及研学活动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甘薯作为劳动教育和研学的载体,既能让学生亲近自然、掌握劳动技能,还能融合科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动手做”与“动脑学”结合,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食物的珍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025年3月12日,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细胞遗传与倍性育种技术”岗位和徐州市农学会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了“播种绿色希望,共筑美好校园”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动员活动。张世栋副校长为甘薯专委会委员、江苏师范大学甘薯团队孙健教授和会员侯文倩副教授颁发劳动教育特聘专家证书,并指出甘薯专家团队的加入将为学校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随后,侯文倩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专业、生动的劳动教育指导和动员,让大家对即将开展的甘薯种植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25年4月11日,劳动教育活动正式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童心园”举行,师生和家长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活动现场,孙健教授为在场师生和家长科普了甘薯传入中国的历史,介绍了其在饥荒时期的重要作用,让现场师生和家长们深入理解了甘薯作为粮食安全底线作物的重要意义。同时,科普了甘薯的营养价值(高纤维、低热量、薯肉色多样性等),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饮食观念。
随后,孙健教授简要介绍了甘薯栽培过程中起垄、栽种、管理和收获注意事项,并回答了师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在品尝了美味的多彩烤红薯之后,江苏师范大学甘薯团队侯文倩副教授、任磊博士生、贾心茹硕士生现场指导师生及家长们开展了薯苗栽植活动。在欢乐愉快的种植气氛中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农业技能,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接下来,江苏师范大学甘薯团队将持续为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提供甘薯科普与研学活动指导。在甘薯较长的生长周期(约3~5个月)中,持续培养学生观察、维护、收获、加工(如制作红薯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耐心。通过将甘薯的“物质价值”转化为“教育价值”,既能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又能为基础教育注入活力,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双赢。
撰稿:甘薯专委会 孙健、侯文倩
摄影:甘薯专委会 侯文倩、任磊、贾心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