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活动
粟类专委会 | 杂粮全产业链与旱作石堰梯田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涉县举办
2025年6月15日,由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杂粮杂豆及谷子创新团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杂粮全产业链与旱作石堰梯田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涉县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总站、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邯郸市种子管理站、涉县农业农村局、梯田协会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2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与博士研究生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调研与专题研讨,共话旱作农业遗产保护与杂粮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会前,与会人员深入考察了涉县王金庄旱作石堰梯田系统、邯郸种子文化博物馆、农民种子银行及传统村落刘家村等地。在惊叹于旱作梯田恢弘景观的同时,专家们重点关注了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为后续研讨积累了扎实的实践认知。
研讨环节中,跨领域专家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生态环境保护学者聚焦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综合生态评价;作物耕作领域专家探讨传统旱作技术挖掘、地方杂粮品种保护与分子身份证构建技术;农业经济与市场营销专家则从景观农业价值提升、山区饮食文化传承等角度,剖析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杂粮全产业链升级路径。此外,针对农食系统转型、乡村可持续发展政策创设等议题,与会者结合健康中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提出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对策建议。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孕育的谷子等杂粮产业,正展现出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独特发展态势。其创新实践的“文化遗产IP+社区参与+科技赋能”模式,不仅为传统农业产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更已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平台向全球推广,为世界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贡献中国方案。
供稿: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