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9-22     来源:       阅读量:     分享:

2022年9月12-15日,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来自67个国家的952名小麦科研和产业相关人士注册参会,相聚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及云端,围绕主题开展了交流研讨。本届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联合主办,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承办。

1.jpg

大会开幕式现场(9月12日)

大会以“未来小麦:韧性和可持续性”为主题,就多样性、进化和种质资源,小麦族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育种与新技术,气候变化下的作物管理,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与生理学,加工品质、营养与人类健康6个专题领域进行了交流,共举行了16场大会及特邀报告、18场专题报告、16场青年科学家平行论坛专题报告及254幅墙报的展示及交流,交流论文摘要474篇,分享国际小麦最新研究进展,并为未来小麦的研究、技术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2.jpg

高彩霞研究员作大会报告(9月12日)

大会组委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总干事Bram Govaerts,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Manuel Spannagl,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Alison Bentley,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Brande B.H. Wulff,英国洛桑研究所Peter Shewry,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enthold Asseng等作大会及特邀报告,分别就小麦改良的进展与挑战、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小麦与全球气候变化、小麦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并为未来小麦研究的重点、小麦关键问题的对策、小麦技术和制度改革等方面建言献策。

3.jpg

贾继增研究员作专题报告(9月13日)

大会一致认为,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9亿,小麦产量必须每年增长2%以上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全球小麦科技创新合作,是小麦工作者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题中之意。目前,小麦生产面临极端气候、病害虫害增多等威胁。大会呼吁,各国科学家需齐心协力,建立全球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开展包括小麦等作物种质资源多元环境精准表型鉴定,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实现基因资源阐析与应用的新的绿色革命。

4.jpg

会旗交接仪式(9月15日)

在9月15日举行的大会闭幕式上,大会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中方组委会主席刘旭院士将会旗传递给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主办方澳大利亚代表Rajeev Varshney教授。此外,大会揭晓,第四届国际小麦大会将于2026年在意大利举办。

5.jpg

Rajev Varshney教授代表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主办方致辞(9月15日)

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同步进行了7场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61万余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和平台对本届大会进行了报道。本届大会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小麦科研和产业方面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小麦科研队伍的国际合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