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会党建>> 党建活动
党建活动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5-12      来源:       阅读量:135     分享: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的不竭动力,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协与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中国作物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通知要求,遴选首批入选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与农业相关的基地进行宣传,鼓励青少年和公众前往参观学习,感受传承科学家精神,助力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农博馆.jpg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2004年建成开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高校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于1952年建成。现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藏品有古代农业生产工具1000余件、原版古农书346部3000余册、古代农业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以及国内和国外各类土壤标本等等。馆藏文物中包括6000多年前的石器、石刀、石斧,7000多年前碳化的种子,8000多年前驯养家禽的骨骼等实物展品;其中以汉代的铁鏊、清刻本《齐民要术》为镇馆之宝。

汉代铁鏊.jpg

镇馆之宝:汉代铁鏊

清刻本《齐民要术》.jpg

镇馆之宝:清刻本《齐民要术》

博物馆以中国农业起源为起点,以科技发展为主线,农业制度、农村经济和农业文化贯穿始终,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特色和成就。馆内基本陈列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农业起源”,揭示中国农业的起源;第二部分为“精耕细作”,展示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创立和发展;第三部分为“重农固本”,展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制度与政策;第四部分为“农村生活”,展示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第五部分为临展厅,开展学术会议及大型展览活动。

碳化种子.png

碳化种子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农耕文明知识的传播为要求,并广泛欢迎社会各界走进农博馆,学习和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业文明历史。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如同一部生动形象的立体农业历史百科全书,为专家学者、普通学生、游客群众提供我国历史上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生活、乡村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与文化,使其了解中华农业文化之博大,感受中华农业文明之精髓。作为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农博馆将思政元素与农耕文化的跨界融合。“大思政课”与中华农业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农业起源”与文化自信、“精耕细作”与生态文明、“重农固本”与科技兴农、“农村生活”与乡村振兴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中华农业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沉浸式现场教学带领大家深切感受中华农业文明的独特魅力。

展厅.png

展厅

博物馆在坚持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正常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举办和引进融艺术性、科普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品临时展览,使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更具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设有专业学术委员会,依托于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的农业遗产研究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从早期的专注于对古农书校注及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到现在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国家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编制农业文化保护规划,助力于乡村振兴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李立撰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