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月 | 中国作物学会组织社区居民走进作物科普基地
全国科普月之际,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普及作物科学知识,2025年9月13日,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作物科学@你:学习·观察·探索”主题科普活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航勘社区的居民和中小学生共计40余人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袁珊副研究员担任专业讲解。针对科普基地种植的数十种作物,她从荞麦的药用价值开始讲述,介绍了玉米的演化历史和五颜六色的品种类型;解读了“头戴珍珠红绒帽”的高粱、“百谷之主”黍子、“代参汤”之称的谷子以及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等;深入阐述了中黄系列大豆的育种成就、观赏彩稻和EMS诱变水稻新品种“小薇”的特性,以及茨菇、荸荠等水生作物、可制成航天润滑油的蓖麻、具健脾祛湿功效的薏苡、抗旱耐盐碱的籽粒苋等。大家边观察边学习,不仅了解了作物起源与品种培育进展,也深切感受到了我国作物科技的发展和大众消费习惯的变迁。活动同时穿插了趣味问答,通过互动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作物科学的认知、激发了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次主题科普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专业讲解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方式,有效推动了作物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了公众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知,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