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月 | 探寻麻类文化,领略科技魅力——麻类文化科普活动在湖南沅江成功举办
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深入开展及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隆重召开之际,由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主办并承办的“2025全国科普月·麻类文化科普活动”于9月11日在湖南省沅江市桃李天下麻类科学文化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探寻麻类文化,领略科技魅力”为主题,是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中“科技+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科普展览、专家讲解等多元化形式,向公众展现麻类作物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科技创新成果,推动麻类文化传承与科普事业发展。
来自沅江市的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公众等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活动以“静态展览+动态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科普展览区域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丰富形式,重点展示了麻类在纺织、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应用成果。其中,麻类纺织机械、剥麻机械、生物降解麻纤维材料、麻织物等研究成果的实物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不少青少年通过触摸麻类植物标本、观察提取纤维的机械,直观感受到麻类科技的独特魅力。
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常委戴志刚、栾明宝等多位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沅江本地麻类种植历史,围绕麻类作物生长习性、产品特性等主题开展现场讲解。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麻类作物都有哪些?”“麻纤维服装有哪些优势?”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专家们耐心解答的同时,还向参与者赠送了麻类科普手册,进一步延伸科普效果。
本次活动将麻类科学文化馆打造为“科普教育基地+文化旅游打卡地”,为沅江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科技内涵;同时为农业类科普活动提供了“专家下沉+在地化展示”的可复制经验,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不仅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麻类文化与科技的认知水平,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索了科普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的新路径。参观者通过活动深入了解了麻类从“传统作物”到“科技新宠”的转变,增强了对本土特色作物产业的认同感。
未来,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将持续依托全国科普月等平台,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通过“面对面”讲解实现科研成果与公众认知的有效衔接,让更多人感受传统作物的科技生命力,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