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
“典赞•2022科普中国”候选团队 |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与推广团队
团队负责人:黄天荣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与推广团队长期坚持在南疆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及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为自治区小麦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潜心选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为南疆粮食丰产丰收提供品种支撑
黄天荣同志和他的团队长期在南疆四地州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团队每年人均在南疆出差达200余天。选育和创制出新冬20号、新冬24号、新冬25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60号等、新粮802、新粮803等多个高产、早熟、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和种质资源。育成的小麦品种年推广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其中选育出的新冬20号目前是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也是新疆年播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年播种面积达500万亩左右,占到南疆三地州小麦播种面积的近90%;新冬60号于2019年和2021年在喀什地区泽普县连续刷新新疆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已被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确定为喀什、阿克苏、克州等南疆小麦主产区的主推品种,为南疆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粮食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积极投身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为南疆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自2017年以来,该团体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投身于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每年从2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针对南疆主要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前往喀什地区、和田及克州等3个地州8个县市108个乡,开展科技巡回服务,共开展技术培训575场次,技术指导462个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培训农业基层骨干和农民10709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光盘10934份,为南疆地区粮食安全、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昂扬的热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中,该团队根据200余个深度贫困村的生态气候条件、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作物生育进程来统筹规划培训时间、培训进程以及培训内容,循序渐进、逐一铺开,使得培训工作更科学更精准,及时满足当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而保障当地农业增产增效,以科技助力当地脱贫致富。
2、聚焦总目标,扶贫先扶志、扶智,鼓舞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科技服务中,该团队除了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外,还注重农民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每到一处,有针对性地宣传总目标、十九大精神、中央对新疆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国家在种子、农机和生产资料方面等农业优惠政策的力度,让农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以科学技术对冲极端宗教思想对当地农民的影响。引导各族群众崇尚科学、崇尚文明,追求现代文明的美好生活,让各族群众感受科技力量、感受科学思想、接受科学方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信义,鼓舞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3、培训科学高效精准,切实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
为保证培训的时效性,该团队利用地缘和专业优势,积极与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积极沟通交流制定科技培训日程。该团队主要成员每天早上9点出发,晚上11点才回到驻地,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白天在田间地头忙于培训服务,晚上回到驻地后,又积极与后续培训服务的乡村对接,确定行程和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作为第一个深入南疆小麦主产区从事小麦育种的团队,黄天荣同志和他的团队深深扎根于南疆地区这片沃土,穿梭于全国深度贫困村集中的南疆四地州,在从事科研和推广工作的同时,积极投入新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南疆各族人民粮食安全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