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
科学普及 | 基因“迷你剪刀”CRISPR-Cas12f,小工具撬动大农业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       阅读量:     分享:

植物有自己的“基因蓝图”,而基因编辑就像给这张蓝图当“精准裁缝”——通过专门工具对DNA序列进行定向修改,既能“剪去”不好的基因(比如让作物感病的片段),也能“缝补”有益基因(比如提升营养的片段),还能精准“替换”突变基因,从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优质品种。不过,常用的“剪刀工具”如Cas9、Cas12a虽好用,却因“体型”太大,很难通过载体媒介高效进入植物细胞。好在科学家们找到了一款“迷你剪刀”——CRISPR-Cas12f系统,它或许能破解这个难题,给植物基因编辑注入新活力。

一、什么是基因编辑?

你听说过生物界的“精准裁缝”吗?基因编辑就是这样一门给生物 “修改基因蓝图” 的硬核技术——通过特定工具对生物体的 DNA 序列进行精准操作,像给文本改错别字一样调整基因信息,实现对性状的定向调控。它的核心操作主要分三类:一是 “敲除”,精准剪掉不需要的基因片段,比如敲除作物里的感病基因让它更抗病;二是“插入”,把有益基因片段插入特定位置,比如给水稻插入高蛋白基因提升营养;三是“替换”,用正常基因替换突变的致病基因,为遗传病治疗提供新思路。这套 “修基因” 的技术组合,正是现代农业育种、生物医药研发的核心助力。

二、为什么需要 CRISPR-Cas12f?

传统的Cas9蛋白就像个“大块头工匠”,当借助 “运输载体”递送时,常因“超重超尺寸”难以高效进入植物细胞,限制了育种效率。而CRISPR-Cas12f来自Type V-F家族,蛋白分子仅为Cas9的1/4~1/3大,就像“瘦身成功”的轻便工具,能轻松钻进“运输小车”,顺利进入植物细胞。

2025年9月,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刘德高教授团队就用CRISPR/AsCas12f在烟草和番茄中实现了通过TRV载体来递送基因编辑工具——这一操作不用组织培养、后代还没有转基因残留,高效助力了作物改良。不过,早期的CRISPR-Cas12f就像“刚上岗的小剪刀”,手艺不够熟练(编辑活性偏低),很难高效完成工作。为了找到更靠谱的“迷你工具”,科研团队专门对OsCas12f、SpCas12f和UnCas12f三种“候选工具”展开了全面考核。

三、CRISPR-Cas12f 家族谁更 “强”?

科研团队设置了“体外小测试”“酵母模拟考”“玉米实战考”三个关卡,给三种Cas12f打分,结果差异显著:

1. 体外小测试:OsCas12f是“省工省时的高效工”

这一关考验“剪刀”的基础切割能力。结果显示,OsCas12f和SpCas12f能顺利剪断目标DNA,而UnCas12f直接“罢工”,连基础切割都做不到。更关键的是“上班条件”:OsCas12f在45℃就能“全速开工”,1小时就完成最大工作量;而SpCas12f不仅要55℃的“高温车间”,还得干满3小时才达标。显然,OsCas12f更省钱省时间,操作起来也更省心。

2. 酵母模拟考:OsCas12f“高分通关”

这一关模拟真核细胞环境,用“荧光绿灯”当作考核标准——科研团队给酵母装了个“故障荧光灯”(突变的eGFP基因),只要Cas12f能精准编辑靶位点,“荧光灯”就会恢复发光。结果显示,OsCas12f表现惊艳:在两个测试位点,eGFP恢复效率均超过95%,与已验证高效的Cas12i.3不相上下;而SpCas12f的恢复效率仅为1.63%和3.20%,就像“接触不良的灯泡”;UnCas12f则几乎没有活性,效率接近背景水平。这表明 OsCas12f 在真核细胞内也能高效完成基因编辑工作。

3. 玉米原生质体:OsCas12f “实战能力” 领先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原生质体是测试基因编辑工具“实战能力” 的关键场景。科研团队将 OsCas12f 和 SpCas12f 分别导入玉米原生质体,检测它们对玉米内源基因的编辑效果。结果显示,OsCas12f能成功编辑两个靶位点,编辑效率分别为2.72%和1.97%,且主要通过碱基缺失实现基因修饰,缺失长度在 9~14 bp 之间,符合基因编辑的精准需求;而SpCas12f仅能编辑其中一个靶位点,效率仅为1.09%。这意味着在实际作物基因编辑中,OsCas12f能更高效地改造玉米基因,为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OsCas12f既有“迷你身材”方便运输,又有“低温高效”的好脾气——不用像SpCas12f那样靠高温“催工”,在接近植物自然生长的温度下就能高效干活,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OsCas12f的自二聚化特性(能形成两个蛋白结合的功能复合体),分子量大大减小,为植物基因编辑高效快速递送递送提供了新选择。未来有望更便捷地培育基因编辑作物,为农业生产规避转基因安全争议。

四、微型编辑器的迭代升级

在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挑战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就是“育种利器”。CRISPR-Cas12f家族中的OsCas12f,凭着“迷你体型+高效编辑”的双重优势,打开了植物基因编辑的新大门。目前,这款“小工具”还在不断升级:2025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荣知立教授和林瑛教授团队给它加了个“α-螺旋小配件”,编辑效率直接提升数倍到十几倍;10月,西北农林大学王小龙教授团队通过“AI预测+定向改造”,让优化后的Cas12f1活性堪比经典工具SpCas9。除了Cas12f,还有TnpB、IscB等“更微型剪刀”也在进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张锋院士团队2025年5月改良的NovaIscB,活性比原始版本提升了约100倍。未来,随着AI设计与定向进化的深度融合,这些“迷你剪刀”必将成为培育抗病、抗逆、高产作物的核心力量,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黄灵芝, 符晓, 祁显涛, 刘昌林, 谢传晓, 吴鹏昊, 任姣姣, 朱金洁. 不同CRISPR-Cas12f系统的编辑效率比较. 作物学报, 2024, 50(10): 2425-2434.

科学审核:侯文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简介

图片1.png

朱金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与育种应用。主持与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在Plant Biotechnol J、Sci China Life Sci、J Integr Plant Biol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 PCT专利4项,其中,授权专利 5 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银奖1项;申请新品种保护权2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