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杨振玉:但愿良种满天下 求得农民尽开颜
发布时间:2022-04-25      来源:       阅读量:696     分享:

1.jpg

他在杂交粳稻领域几十载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成功地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并完成了三系杂交粳稻配套,开创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领域的先河。即便年逾90高龄,他仍始终秉持“稻种传承文明造福人类,嘉禾改变世界实现梦想”的人生信条,身体力行的推动着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

 

杨振玉,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首届功勋科学家,是我国杂交粳稻的奠基人,享有杂交水稻领域“南袁北杨”之誉。上世纪70年代,首创“籼粳架桥”技术,率先攻克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粳稻杂种优势难关,成功地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并在我国北方大面积实现了杂交粳稻的种植,开世界杂交粳稻利用之先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应用杂交粳稻的国家,为世界稻作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杨振玉195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律师专业,然而他看到当时农业生产落后,人们温饱都不能自给自足后,他毅然转到农学专业。可刚上了一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身为热血青年,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报国之心,立即报名加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结束后,他重新考入了沈阳农业大学,继续深造农学学业。他常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对农民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我从心里觉得搞农业扎实,能为这些最穷苦最善良的人做一些事情,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就已经注定了他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堪称我国第二次水稻绿色革命,杨振玉正是看到杂交水稻发展前景和北方水稻的差距,主动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是中国绿色的革命,这不能没有北方杂交粳稻。虽然搞北方杂交粳稻难度要比南方籼杂大很多,未来的科研之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阻挡不了他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杨振玉.JPG

杨振玉在田间

与籼稻相比,粳稻恢复系匮乏,而杂种一代存在不育性可能。日、美等国家半个世纪的研究均未能应用于生产。在多年的反复实践、思考、研究中,杨振玉感悟到,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是难以直接利用的,如果采用籼粳中间材料,走“架桥”之路,使籼粳亚种基因组适度搭配协调,培育偏籼偏粳的骨干亲本(恢复系或不育系),才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必由之路。据这一思路,杨振玉育成了偏粳型高配合力的粳恢C57,从而宣告粳稻三系配套成功,开创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领域的先河,拉开了全国杂交粳稻育种大协作的序幕。但这其中的困难与曲折,那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事业的执着就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可能在99%的时候就半途而废。

杨振玉与助手在田间.bmp

杨振玉与助手在田间

 1971—1991年,整整20个冬春,杨振玉像一只候鸟冬去春归穿越20多个纬度,频繁往返在沈阳--海南的万里行程之中。用20年韶光换取了杂交粳稻40个世代,他终于抢在时代的前列,赢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为了收集稻种资源,捕获科技信息,他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寻师访友,他常常在千里征途中把稻秧抱在怀里,把稻茬拎在手中带往育种基地。

杨振玉言传身教,近70高龄的他经常挽起裤角打着赤脚冒着中午30多度的高温天气,亲自下田弯腰观察田间的稻秧分蘖及叶龄生长发育状态,给年轻的一代起到了表率作用。杨振玉具有博大胸怀,高瞻远瞩,他的战略思想是立足辽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大格局。在杨振玉的努力下,杂交粳稻一些科研项目相继到位,从而加快了杂粳育种选育进程。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从此担负起进一步发展北方杂交粳稻及国际合作的重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杂交水稻育种领域南袁北杨遥相呼应的鼎盛格局。

杨振玉-袁隆平院士与杨振玉先生在海南考察广占63S育种材料.jpg

袁隆平院士与杨振玉在海南考察广占63S育种材料

 由于杨振玉在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经袁隆平院士提名,杨振玉作为北方唯一个人排名第八位的身份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杨振玉始终都未曾离开过自己热爱的水稻事业,80岁高龄之际,他依然把育种目标放在杂交粳稻的研发上,目的就是想完成杂交粳稻北上的梦想。目前,北方应用的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中60%以上都是通过杨振玉育成的C57、C418转育而成的,杨振玉为我国乃至世界杂交粳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由于“籼粳架桥”技术成功地将籼稻基因导入了粳稻,为常规粳稻的选育也提供了利用籼稻血缘的技术途径,也推动了北方常规水稻的发展。

杨振玉寄希望于后来的杂交粳稻育种人,他在日记中写下了:“灵感源实践,汗水写春秋,人生贵奉献,君子与人善”,他的大智慧、大格局由衷的让人敬佩,也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北方粳稻育种人。

 

人物由隋国民理事推荐

作者:王远征(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