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许泽永:做花生安全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04-07      来源:       阅读量:808     分享:

他带领研究团队深入花生主产区调研,首次完成4种花生病毒种类鉴定,明确我国花生病毒病区域分布和为害、发生和流行规律,提出应用抗病品种、无毒种子和覆膜栽培为主的病害综防措施,广泛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花生病毒病的流行。他活跃在花生病毒病国际合作交流舞台和学科前沿,对我国主要花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和株系变异开展研究,获多项新发现。


微信图片_20220407084101.png

许泽永,1943年生,安徽休宁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油料作物病毒病研究,主持完成的“花生病毒株系、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成果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花生病毒种类及分布”研究成果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两次被农业部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发表论文152篇,主笔编写出版《油料作物病毒和病毒病》专著,参加编写出版专著9本。


1968年春,许泽永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经历两年部队农场和农村科技服务队锻炼回所,参加花生青枯病研究课题组,此时,运动和劳动仍占很多时间。他相信,英语是科研必须的工具。英语是他的第二外语,他在北京农业大学读研究生时学了半年基础英语。他抓紧时间自学,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写了首篇“花生青枯病研究概况”发表,并在全国花生大会作了大会报告。

上世纪七十年代花生病毒病频繁流行,遍及北方山东、河南、河北主产区一千多万亩花生,造成严重损失。1977年在山东召开的全国花生大会,组织代表田间考察,病毒病病情之重、症状之复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面临病毒病研究难度大、缺少必须仪器设备,所里组织商议是否上。他认为花生病毒病是生产重大课题、国家的需求,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多;他怀着强烈责任感,选择了花生病毒病研究。随后,他发表了两篇花生病毒病国内外研究综述。

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这年冬季,他考上中国农科院英语口语培训班,时年36岁。培训班设在院农场,住土坯房,睡大统铺;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相对的是学员高涨的学习热情,晚上宿舍灯光亮到12点过后,而天刚亮,院子里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他曾因高强度学习消耗昏倒在食堂排队售饭窗口前;结业时,他成绩上升到前列,受到主讲老师的赞扬。

1980年,他被派往印度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培训,特地到该所植物病毒实验室学习花生病毒研究技术。回国后,花生病毒病研究获得单位支持立项,他在破旧的温室里开始了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同为产生相似症状的线状病毒,国内与美国报导的花生斑驳病毒差异明显。不能提取病毒制备抗血清,进一步鉴定十分困难。


1981年春,他通过了中国农科院和农业部英语考试,作为访问学者派往美国北卡州克莱姆逊大学O.W.巴乃特教授植物病毒实验室进修。O.W.巴乃特教授十分友善,了解情况后,同意他提出开展中国花生病毒研究的建议。他同时开展美国和中国花生3种病毒研究,任务十分繁重。一年里,他奔走忙碌在实验室、植物生长室、温室、兔子房和电镜室,所有节假日都用上了,期间又曾因紧张劳累昏倒在兔子房水泥地上。最终的发现是令人振奋的:我国花生上的线状病毒是一种新病毒,取名花生轻斑驳病毒;球状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一个新株系,属花生上首次发現,另发现美国花生矮化病毒一种新血清型。O.W.巴乃特教授十分满意,称赞他是勤奋、多产的年青科学家。他撰写的3篇研究论文相继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        

许泽永2.jpg

1982年,许泽永(左)在美国南卡州克莱姆逊大学植物病毒实验室与导师O.W.巴乃特教授(右)合影


回国后,为尽快了解各地病情,1983年夏季他带着装血清的冰瓶,走遍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和北京花生主产区;白天冒着高温酷暑在田间调查、取样,夜晚在蚊虫叮咬下作血清鉴定;他在河南和山东发现了花生矮化病毒,发表了首篇“中国北方花生病毒病类型和血清鉴定”论文。由于连续两个月奔波劳累和暑热,引发他口腔溃疡和久咳不愈,为以后发展成“白塞氏”免疫性顽症埋下了病根。

研究相继获得农业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目资助,进入了快车道。他带领团队在全国建立了花生病毒病研究协作组,在病区设立试验基点,进一步明确病害初侵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在大规模花生种质资源对病毒抗性筛选和病害防治示范基础上,他提出的应用抗病品种、无毒种子和覆膜栽培为主的病害综防措施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花生病毒病得到有效控制。

1.许泽永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生物技术中心进修.jpg


1994年,许泽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进修时的工作照

他积极参加国际花生病毒病合作研究和交流,获得同行专家尊重,被国际半干旱作物所花生室主任D.麦克当纳博士誉为国际花生条纹病毒研究权威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应邀国际花生大会作“东亚地区花生生产和研究”的大会发言,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生生产迅速发展引起了代表的热烈反响。他始终活跃在学科前沿,年过五旬仍满怀热情在澳大利亚进修病毒分子生物学和花生转基因技术;带领团队完成多种花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在主要病毒株系变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证实我国花生矮化病毒株系构成新亚组;建立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并在国内开展花生转基因抗病毒病研究,首次突破技术瓶颈,获得转基因花生。

许泽永.jpg

2002年,许泽永(中)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与获奖代表合影

2000年以后,因工作劳累导致“白塞氏”免疫性炎症频繁发作趋于严重,经常低烧发炎,他不得不放慢工作节奏。退休后,他练习太极拳调养身体,坚持完成《油料作物病毒和病毒病》专著编写出版,参加《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等5部专著的编写出版。他时刻关注着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院、所的发展,在建国七十周年和建党百年之际撰写纪念文章分别获得中国农科院征文一等奖和农业农村部优秀征文奖;他爱好中国传统书法,作品多次在院和省、部展出获奖。

 THE END 

人物由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推荐

作者:许泽永(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