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赵国忠:领跑世界的棉花育种专家
发布时间:2022-03-21      来源:       阅读量:700     分享:

他坚持49年如一日进行棉花育种,为我国棉花育种和棉花生产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已经是72岁高龄,但是他依然奋斗在棉花试验田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这位共产党员坚守的信念。


image.png

赵国忠是河北省赞皇县人,出生于1950年,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棉花室原主任、研究员,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中国科学院技术发明特等奖等几十项奖励。

赵国忠主持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一举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他为国家培育出21个棉花新品种,曾创出亩产皮棉252.7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特别是赵国忠带领他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通过棉属种间杂交技术,解决了棉属种间杂交不可交配性、杂种不育以及杂交后代长期疯狂分离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难题,创造出一大批优异的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棉花的育种基础,使我国棉花育种方法实现重大突破。


 赵国忠1.jpg

赵国忠研究员在田间


一粒棉种,打破国外棉花品种对我国的市场垄断


棉铃虫是棉花的天敌,在一般发生年,这种虫子要吃掉三分之一的棉花产量,严重发生年,就有60%的棉花葬身虫口,甚至造成大量棉田绝收。多少年来,人类与这种小虫子进行了反复较量,棉农们大打“化学战争”,以化学农药为武器,与棉铃虫日夜厮杀,然而,在棉铃虫大量死亡的同时,它的天敌也被大量误杀,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对棉农的健康也形成了危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凭借强大的资金与技术优势率先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并在我国棉花生产上形成垄断。为了攻占这个世界棉花育种制高点,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时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棉花室主任的赵国忠带领他的课题组,接过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递过来的“接力棒”,勇敢地承担了这一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研究课题。他们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员的课题组紧密合作,经过几个世代的纯化培育,世界首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终于诞生了,该品种2001年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这是一个具有完全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单价抗虫棉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更稳定持久的抗虫性。同时,该品种还具有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易管理,省工等优点。它全面超越了当时在我国推广的美国单价抗虫棉,打破了美国抗虫棉对我国的垄断,与之后育成的其他抗虫棉品种一道,最终全面取代了国外品种,保证了我国棉花品种的自主可控。

“SGK321”的作用不仅仅是育成一个品种,它还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截至目前,国内十多个棉花主产省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用“SGK321”作亲本育成112个品种和品系。这些品种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我国三大主栽棉区的主力当家品种,对于促进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这一成果,彻底打破了美国人对棉花种子市场的垄断。双价抗虫棉种植到哪里,哪里的棉花就丰收,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断冲刺世界最高峰,努力走在棉花育种前列


49年来,赵国忠始终瞄准世界前沿课题,不断向棉花育种最高峰冲刺,平均每10年就跨上一个大台阶。在双价抗虫棉诞生之前,他主持培育出的“冀棉8号”被专家称为是我国北方棉区植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打破了北方棉区皮棉单产不超过150公斤大关的纪录,出现了大面积超150公斤的奇迹,最高亩产更是达到了176公斤的当时世界纪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美两国棉花品种开展“擂台赛”。双方各出三个品种在中美两国分别种植。比赛结果,不仅在中国“冀棉8号”产量远远高于美国品种,而且在美国种植产量最高的棉花竟然也是来自中国的“冀棉8号”,一位美国驻华官员在打给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的电话中感叹:“你们的棉花品种产量如此之高,简直不可思议!” 


 新疆棉农到赵国忠海南棉花试验田参观考察.jpg

新疆棉农到赵国忠研究员的海南棉花试验田参观考察


接着,赵国忠课题组又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通过棉属陆地棉、海岛棉、野生瑟伯氏棉三个棉种远缘杂交,育成了被称为我国棉花育种又一个里程碑的“石远321”。它集早熟、高产、稳产、抗逆于一体,1993、1994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区试,在全国35个试点试验中,以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等9项第一的绝对优势名冠榜首。它不但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同时还适合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棉区种植,不仅创造了4000亩大面积皮棉亩产200.8公斤的高产纪录,在新疆棉区更是创下了亩产皮棉252.7公斤的当时世界高产纪录,特别是它的育成为我国棉花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许为钢院士到赵国忠海南南繁试验田考察.jpg

刘旭院士(右)、许为钢院士(中)到赵国忠研究员(左)的海南南繁试验田考察


今年是赵国忠在海南三亚南繁育种的第45个年头,也是他在新疆育种的第28个年头,他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为新疆棉花生产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他都是在河北、新疆、海南三地飞来飞去,今年3月,他在海南三亚收获棉种后就要立即飞赴新疆库尔勒市开展新品种选育,他培育的两个适合新疆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系也将参加当地的区试。正是有赵国忠这样一批致力于棉花育种的坚守者,才使我国的棉花种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image.png

人物由河北省作物学会推荐

作者:李东顺(石家庄日报社主任记者)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