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优质糜子品种 陇糜21号
成果标题* | 优质糜子品种 陇糜21号 |
行业领域* | 农业 |
技术领域* | 农业技术 |
成熟度* | 产品级 |
合作方式* | 技术转让 |
成果类型* | 新品种 |
成果介绍* | 陇糜2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以糜子自育品种陇糜7号为母本,以宁糜1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后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糜子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4-113d。株高148.3-167.7cm,主茎节数6.2-7.7节。主穗长29.2-34.1cm,侧穗。花序绿色,籽粒黄色,卵圆形,米色黄色。穗粒重7.0-8.3g,千粒重8.0-9.3g。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内蒙古达拉特旗、宁夏固原、及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650-1850m的地区春播,在海拔1200-1400m的地区复种。2022年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黄米粗蛋白含量12.7%、粗脂肪含量3.0%、粗淀粉含量81.1%、赖氨酸含量0.13 %、直链淀粉(占淀粉重)25.0%,胶稠度115mm,碱消值5.0级,食味品质好。2022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对黑穗病表现抗病,自然条件未见糜子黑穗病和黄矮病发生。 |
成果亮点* | 陇糜21号是一个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优质糜子新品种。 1、优质:黄米色泽好、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2、高产:2019-2020年参加甘肃省糜子品种糯性组多点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391.35kg/ hm2,较对照陇糜14号增产10.91%。2021年在甘肃省6个试点开展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619.00 kg/ hm2,比对照陇糜14号增产11.47%。2021-2022年参加国家糜子品种糯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996.74 kg/ hm2,比参试材料的平均产量增产5.24%。 3、抗病:2022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对黑穗病表现抗病,自然条件未见糜子黑穗病和黄矮病发生。 4、适应性广: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内蒙古达拉特旗、宁夏固原、及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650-1850m的地区春播,在海拔1200-1400m的地区复种。 |
团队介绍*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粮研究室现有研究员4名,副研1名,助研2名,其中博士2名。是国内位居前列的优质糜谷育种团队,是拥有68年育种实践的育种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大田育种技术、方法并创新大批优质材料。在继承老一辈育种家育成优质糜子经典品种陇糜4号的基础上,育成了陇糜7号、陇糜8号、陇糜10号、陇糜14号、陇糜17号、陇糜20号、陇糜21号等优质糜子品种15个,其中陇糜7号、陇糜8号生产应用至已超过10年。育成品种覆盖全省种植区。目前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的带领下,育种目标已转向优质、适宜机收、中矮秆糜子品种选育。 |
成果资料* | |
联系人* | 刘天鹏,13993184051 |
单位名称*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所在地区* | 甘肃省兰州市 |
详细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