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科技服务>>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质量监控技术
发布时间:2023-02-15      来源:       阅读量:     分享:

成果标题*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质量监控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防控及相关产业

技术领域*

农业技术

成熟度*

产品级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成果介绍*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常受病原物反复侵染、并在植株体内不断积累,容易造成甘蔗品种种性退化,生活力和抗病性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以我国蔗区主要甘蔗病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病毒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等重要病原物诊断检测体系,取得创新性突破,搭建了5种甘蔗病原监测预警技术平台,解决了甘蔗病害发生监测与预警、甘蔗健康种苗检测、病害抗性鉴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我国甘蔗主要蔗区开展集成与示范,成效显著。创新点有如下两点:一是建立甘蔗黄叶病毒、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甘蔗杆状病毒、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性强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有效检测甘蔗黄叶病毒、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甘蔗杆状病毒病毒和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并分别形成国家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建立甘蔗赤条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将巢式PCR检测方法和限制性内切酶切条带长度多态性(RFLP)结合,研发了一种快速检测鉴定甘蔗赤条病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成果亮点*

1.建立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体系,形成国家标准。该标准检测下限为初始质粒模板DNA 1000拷贝/µL(约3.61 fg/µL),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提高100倍,能够有效地检测当前报道的所有甘蔗黄叶病毒基因型。

2.建立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体系,形成国家标准。该标准检测下限为初始RNA模板100拷贝、叶片总RNA模板2 pg,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提高100倍,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对当前SCSMV所有基因型(株系)有效检测。

3.建立甘蔗杆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形成国家标准。该检测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甘蔗病害的检测和监测。

4.建立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形成国家标准。该检测技术体系对病原菌基因组DNA和质粒DN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 fg/μL和100拷贝/μ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提高100倍。

5.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快速检测鉴定甘蔗赤条病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团队介绍*

本技术由福建农林大学完成,主要负责: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和项目组织实施;2.研发甘蔗主要病害检测技术;3.负责制定《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甘蔗杆状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4个国家标准;4.研发快速检测鉴定甘蔗赤条病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5.开展甘蔗病害检测技术集成模式的探索;6.负责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质量监控技术的宣传培训;7.负责推广技术的应用与合作;8.负责项目的各项总结、现场查定和验收工作。

成果资料*

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证明材料:1-1国家标准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GB/T 28067-2011);1-2国家标准 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GB/T 36820-2018);1-3国家标准 甘蔗杆状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GB/T 36806-2018);1-4国家标准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GB/T 36829-2018);1-5 发明专利 一种分子检测和鉴定甘蔗赤条病菌不同株系的试剂盒

2.技术成果获奖证书

联系人*

高三基,13600885668

单位名称*

福建农林大学

所在地区*

福建省福州市

详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 15 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