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水培大麦草周年生产技术
成果标题* | 水培大麦草周年生产技术 |
行业领域* | 农业 |
技术领域* | 农业技术 |
成熟度* | 产品级 |
合作方式* | 技术转让 |
成果类型* | 新技术 |
成果介绍* | 水培大麦草周年生产技术是一种新型鲜草生产技术,生产过程选择相对封闭场所,可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和营养液,采用立体栽培方式,通过温、光、水、气等智能化管理技术,将高蛋白、高γ-氨基丁酸、低β-葡聚糖等高品质大麦籽粒大麦籽粒快速培育成大麦青绿饲料,是一种全新的鲜草种植技术。水培大麦草生长周期短,当苗长18 cm即可食用,7天一批,1吨大麦籽粒可生产6吨大麦草,每亩场房或温室每天可生产6吨水培大麦草,每年可生产52批,约2000吨大麦草,相当于500亩草地种植饲草产量,可节约土地资源。且其生产场所相对封闭,通过温、光、水、气等智能化管理技术,将大麦籽粒快速培育成大麦青绿饲料,可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和营养液,牧草绿色安全,可作为青绿饲料的稳定来源。 北方畜牧业冬春季节新鲜饲草缺乏,使得牛羊营养供应量严重不足,而水培大麦草生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厂房、平房、温室、集装箱等可控温环境中均可生产,在冬春季生产水培大麦草,可以弥补北方冬春季无鲜草的问题,同时针对盐碱地等牧草种植产量低的地方,生产水培大麦草可以降低牧草成本。 |
成果亮点* | 1、水培大麦草周年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全年生产高品质鲜草,将水培大麦草发展成为牧区救灾技术,或牧场休牧培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牧草生产方式,实现了草食畜牧业牧草种植技术创新,可以有效节约区内耕地与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具有高品质、高产量、易消化等特点,可成为优质饲草来源。研究发现水培过程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均在第7天较高,且水培大麦草易于消化,水分含量60%左右,消化率达到8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3、通过温、光、水、气等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水培大麦草生产全自动化控制,将大麦籽粒快速培育成大麦青绿饲料,可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和营养液,牧草绿色安全,可作为青绿饲料的稳定来源。 4、社会效益明显。水培大麦草是一种节省土地和水资源的饲草培育方法,既可解决牧区缺水和草场面积紧张问题,又可解决草原日益退化、北方冬季牧草紧缺、冬季营养不协调等问题,同时水培大麦草是牧区应急救灾的理想补饲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
团队介绍* | 团队从事大麦科研育种工作30多年,收集了大麦种质材料1960余份。近五年来承担与大麦有关的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审定大麦新品种7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3项,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1个。登记了国内第一个糯大麦品种甘垦5号,已成功选育糯大麦新品种甘垦糯2号,甘垦啤7号在国家大麦北方区域试验产量第1名,较对照甘啤6号增产18.4%,已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并在新疆自治区登记。2项技术获评“中国好技术”,并且《设施蔬菜黄沙栽培及智能精准微量水肥一体化技术》获甘肃省职工技术成果奖。在设施栽培自动化控制方面获得专利4项,团队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已推广2000多套。依托单位于2011年进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饲草作为体系重点任务,是国家大麦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方向,发展前景广阔,团队把饲草大麦育种也作为重点之一,注重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高γ-氨基丁酸育种,已育成饲料大麦品种1个,在大麦(青稞)育种过程中发现多个饲草种质资源,发现高蛋白品系3-5个,育成多个高支链淀粉、高蛋白、高γ-氨基丁酸的高品质大麦品系,筛选适宜水培大麦草生产的品种1-2个,已在周边建立2个水培大麦草周年生产技术示范点,技术成熟。 |
成果资料* | |
联系人* | 张想平,13893537823 |
单位名称* |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
所在地区*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
详细地址*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新镇路2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