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科技服务>>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关键栽培技术创新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26      来源:       阅读量:105     分享:

成果标题

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关键栽培技术创新及应用

行业分类

请单选:( 3    )

(1)现代农业;(2)高端技术服务业;(3)农林牧副渔;(4)智库咨询

技术领域

农业技术

成熟度

请单选:(  9  )

(1)报告级;(2)方案级;(3)功能级;(4)仿真级;(5)初样级;

(6)正样级;(7)环境级;(8)产品级;(9)系统级;(10)销售级

合作方式

请单选:(  6  )

(1)技术转让;(2)专利许可;(3)委托开发;(4)合作开发;(5)技术咨询;

(6)技术服务;(7)技术入股;(8)创业融资;(9)股权融资。

成果类型

请单选:( 7 )

(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软件著作权;(4)著作权;

(5)商标权;(6)外观设计;(7)新技术;(8)新品种

交易价格

请输入交易价格或选择双方协商。

(1)__0____万元;(2)  双方协商。

成果描述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分和氮素是水稻生产投入量最大的两种资源。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既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和阻碍水氮对产量协同高效的突出问题,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单位深入系统研究了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生物学机制和关键栽培技术,经过19年努力,获得了重要创新成果。

1. 创建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三因”氮肥施用技术和稻田高效机械化施肥新技术。(1)发明了一种按土壤类型和分生育期控制土壤埋水深度和灌溉水量的灌溉方法,以此为核心,创建了增产节水的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较生产上常用灌溉技术的产量增加7.2%~10.1%,水分利用率(产量/灌溉水量)提高22.9%~45.8%,并可改善稻米品质,解决了水稻节水灌溉中因土壤落干程度难以准确控制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等严重问题。(2)发明了一种在施肥时依据稻株上部第1完全展开叶与第3完全展开叶的叶色比值作为追施氮肥诊断指标的方法;创建了因地力、因品种、因叶色的“三因”氮肥施用技术和稻田高效机械化施肥新技术,使氮肥供应与土壤供肥能力、品种需氮特性及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相匹配,突破了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的瓶颈,可较常用施氮技术的产量增加5.6%~10.9%,氮肥利用率(产量/施氮量)提高14.8%~24.3%。

2. 创建了水氮对产量协同高效的水氮管理技术。以水氮对产量协同高效的量化模型为依据,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三因”氮肥施用技术等为基础,创建了水氮对产量协同高效的水氮管理技术,解决了水稻生产中常见的水、氮供应对产量效应不匹配导致利用率低的难题,可较常用灌溉或施肥技术的产量增加8.3%~13.6%,水分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6.8%~57.8%和25.9~38.7%。

以创建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创新集成了适合不同稻区的水氮对产量协同高效的技术模式,在苏、黑、沪、皖、粤等省市示范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近3年在苏、黑、沪3省市累计应用1.04亿亩,产量增加8.54%,氮肥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8.8%和43.6%,增收节支157.14亿元。

是否为成果代理人

否 (成果创制人)

是否已有技术评定

是    中农(评价)字[2019]第132号

是否参加路演宣传融资

联系人

杨建昌

联系方式

手机号:13852719688; Email:jcyang@yzu.edu.cn

单位

扬州大学农学院

所在地区

江苏省扬州市

详细地址

江苏扬州邗江区文汇东路48号扬州大学农学院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