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
成果标题 | 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 |
行业分类 | 请单选:( 3 ) (1)现代农业;(2)高端技术服务业;(3)农林牧副渔;(4)智库咨询 |
技术领域 | 农业技术 |
成熟度 | 请单选:( 7 ) (1)报告级;(2)方案级;(3)功能级;(4)仿真级;(5)初样级; (6)正样级;(7)环境级;(8)产品级;(9)系统级;(10)销售级 |
合作方式 | 请单选:( 1 ) (1)技术转让;(2)专利许可;(3)委托开发;(4)合作开发;(5)技术咨询; (6)技术服务;(7)技术入股;(8)创业融资;(9)股权融资。 |
成果类型 | 请单选:(7) (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软件著作权;(4)著作权; (5)商标权;(6)外观设计;(7)新技术;(8)新品种 |
交易价格 | 请输入交易价格或选择双方协商。 (1)______万元;(2) √ 双方协商。 |
成果描述 | 基本情况: 随着水稻生产规模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但水稻施肥的问题凸显:(1)氮肥施用量大,长江流域稻区尤为突出;(2)优化的施肥次数多,劳动强度大;(3)施肥方式落后,以人工撒施肥为主,施肥效果差,稻田氮肥损失现象严重;(4)简单低效的“一炮轰”现象有反弹趋势。 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基础上,根据水稻氮肥吸收特点和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特点,对不同类型肥料进行科学混合组配成专用的“缓混肥”,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水稻二次吸肥高峰同步。以此为核心,结合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水分精确灌溉和穗肥精确诊断,通过多年多点实践证明,该成果实现机插水稻“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效果,表现显著增产、提质、增效,受到种植大户的广泛欢迎。 该成果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1篇,并在2020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等水稻主产区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特点: (1)缓混肥的选用:选用由多种缓控释肥经过科学组配形成的水稻专用缓混肥,氮释放特性与当地高产优质水稻需氮规律同步,要求粒型整齐、硬度适宜、吸湿少、防漂浮,适宜机械侧深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缓混肥的氮磷钾比例,肥料氮含量30%左右。 (2)机插侧深施肥:精细平整土壤,耕深达15厘米以上,选用有气力式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根据田块长度调整载秧量和载肥量,实现肥、秧装载同步;每天作业完毕后要清扫肥料箱,第2天加入新肥料再作业。 (3)精确诊断穗肥:水稻倒3叶期根据叶色诊断是否需要穗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叶浅于顶3叶),则籼稻施用3公斤、粳稻5公斤以内的氮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则不用施用穗肥。 (4)精确灌溉技术:移栽返青活棵期湿润灌溉,秸秆还田田块注意栽后露田,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搁田,拔节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应用范围:适合有机插条件的水稻产区,尤其是规模化经营较为发达地区或农场。 图片1:水稻专用缓混肥(N-P2O5-K2O 30-6-12):选用由多种缓控释肥经过科学组配形成的水稻专用缓混肥,氮释放特性与当地高产优质水稻需氮规律同步。 图片2:水稻机插侧深施肥:选用有气力式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根据田块长度调整载秧量和载肥量,实现肥、秧装载同步。 图片3:机插侧深施肥效果。 媒体报道:(1)新华网:我国科学家发明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新技术 http://www.xinhuanet.com/2020-10/15/c_1126616302.htm (2)农民日报:一次轻简施肥 全程精准供养——一种“代表了水稻未来的施肥方案”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http://szb.farmer.com.cn/2020/20201023/20201023_005/20201023_005_3.htm (3)扬子晚报: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这项新技术让水稻种植更轻松:http://wap.yzwb.net/wap/news/872277.html
图1 水稻专用缓混肥 图2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 图3 机插侧深施肥效果 |
是否为成果代理人 | 否 |
是否已有技术评定 | 否 |
是否参加路演宣传融资 | 否 |
联系人 | 李刚华 |
联系方式 | 13805151418 |
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 | 江苏南京 |
详细地址 | 南京市卫岗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