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科技服务>> 科创活动
科创活动
水稻专委会 | 2022年水稻界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传承隆平精神 走好时代稻路”在杭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2-06-01      来源:       阅读量:72     分享:

5月31日,由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水稻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浙江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内举行。围绕主题“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活动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研究员,袁隆平先生生前秘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研究员分别作了“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守望世纪粮仓”专题报告,缅怀袁隆平先生,回顾中国稻路艰辛而光辉、光荣的历程,传承袁隆平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探讨当前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士军研究员主持。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研究员致辞。报告会经光明网、中国知网、科创中国、科普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全程直播,共有近600万观众观看了报告会,受到好评。

DSC05725.JPG

中国作物学会刘录祥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说,值此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共同组织举办“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活动,荣幸地邀请到了胡培松院士、邓华凤研究员、辛业芸研究员作报告,与大家一起缅怀袁隆平先生,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袁隆平先生是我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他曾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水稻专业委员会顾问。袁隆平先生心系天下苍生,“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孜孜不倦,努力创新,发明三系杂交稻和组织两系杂交稻攻关,并不断攀登新高峰,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水稻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过去,我国水稻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绩,在世界科技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但面对有限的耕地面积、频繁的气候变化、动荡的国际局势等诸多挑战,粮食安全的危机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包括水稻在内的粮食作物科研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专题报告会,不仅是缅怀袁隆平先生,更是要传承袁隆平精神,在今后的科技工作中,“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中国作物学会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成立于1962年,一大批杰出农业科学家曾在学会担任要职,为学会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学会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60余年的风雨沧桑,学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科技社团,在推动我国作物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学会将继续与水稻界的科技工作者一起,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做好科学普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DSC05756.JPG


胡培松院士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贡献,述说了袁隆平先生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分享了与袁先生交往的几个动人故事,一系列科学家精神。袁隆平是水稻界的最杰出代表,也是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是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践行者,他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一是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发明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组织攻关杂交水稻推广近100亿亩,增加粮食8000亿公斤。我们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这件大事。努力战略性创造创新,作出不负时代的贡献。胡院士简要回顾和分析了中国稻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指出过去中国稻路光辉而灿烂,指出我们水稻人的奋斗方向和历史使命,尤其是指出我们中国水稻当前存在的问题,水稻育种的问题,未来仍要加强创新,勇于创新,不留退路,才有出路,语重心长指出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方向,特别是勇于亮剑本所创新的不足。国际种业已经是3.0时代向4.0智能设计育种发展,而国内种业还是在从表型育种向分子育种发展,水稻育种要跨越发展,要正确理解创新中的几个关系,特别是个人发展与团队的协作等。

1654071825202142.png


邓华凤指出,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袁隆平先生不仅发明了杂交水稻,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协作精神、爱国精神等等,统称为袁隆平精神,每一项精神都使我受益终身,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恩师的创新精神,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他以一系列事例说明袁先生的顽强奋斗,创新不止。这也是我国杂交水稻技术一直领跑世界的原因所在。最初试种的杂交稻,增产优势只表现在稻株的茎叶上,有人嘲笑说:“可惜人不吃草,不然杂交水稻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袁先生却说,“表面上看我们的试验是失败的,实际上我们的试验是成功的”。早期两系法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农垦58S和安农S-1的育性转换都受温度影响,由于自然温度变化非常频繁,商业化应用难度很大……研究陷入低谷。善于创新的袁老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搞科研就是要善于创新,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越多,在生产中出现的风险就会越少。

DSC05742.JPG

辛业芸概括了袁隆平的“一大宏愿”“两个梦想”“三大战略”“四大工程”“五个阶段”“六大方向”“七个进展”“八个台阶”,动情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几个往事和“敢于挑战、勇攀高峰、探索未知……”的人生底色和风骨,杂交稻的长征路书写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

高士军书记在总结时说,三位同志深情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动人事迹,作为袁先生的同行倍感亲切。袁先生是科技界的明星,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国科技报国的信心,把种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我们从事水稻科研的同志,作为袁先生的同行和晚辈,一定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围绕落实“四个面向”,继承老一代育种家不怕苦不怕累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讲奋斗、讲奉献、讲担当、讲主动、讲协作,积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强化原创性、引领性、基础性科技创新,深入生产一线倾听诉求,自觉在保粮安保供给中担当大任、贡献力量,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来全力支撑口粮绝对安全和稻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攀登稻作科技新高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mmexport1653980800414.jpg

mmexport1653980469826.jpg

                                   

(庞乾林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