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会党建>> 党建活动
党建活动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陈列展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       阅读量:254     分享: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的不竭动力,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协与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中国作物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通知要求,遴选首批入选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与农业相关的基地进行宣传,鼓励青少年和公众前往参观学习,感受传承科学家精神,助力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卢永根对党、对祖国充满无限热爱,毅然放弃香港的优渥生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学高德馨、治学严谨,满腔热情投身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廉洁奉公、甘为人梯,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从不为自己和亲人谋取特殊照顾,深受师生的崇敬爱戴;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捐献给学校,并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初心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卢永根身上所凝聚着的精神无疑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代表。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追授卢永根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既是对卢永根崇高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华南农业大学1万多名共产党员的鞭策和鼓励。

为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卢永根的科学家精神,华南农业大学在校史馆设立了“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该陈列展于2022年5月成功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开展了先进事迹宣讲、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支部党性锤炼等活动,迅速成为校内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点”,截至2023年5月,参观学习人数逾12万人次。

1.jpg

陈列展区共分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对党、对国家无限热爱

本版块主要展示了卢永根一生为党和国家,为祖国科教事业奉献一切的初心。

2.jpg

卢永根(右2)和他的堂弟妹们于香港培侨中学门前(1946年7月)

3.jpg

卢永根在香港培侨中学出版壁报(右起:卢永根、张如峰;左1为李佩能)(1946年8月)

4.jpg

随丁颖院士(左3)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右3为卢永根)(1963年8月)

丁颖传授他知识,而他则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丁颖。1956年,在他的影响下,丁颖以68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jpg

丁颖院士在卢永根前往北京工作前写给他的信(1964年9月7日)

1983年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上任之初就提出“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这个原则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把握好这3种角色关系却很难。卢永根说:他首先要当好一名党员,个人置身于党内,服从党的决定;其次是考虑学校的大局和发展,做好管理工作,特别是不能利用校长身份,谋求资源,照顾自己的团队;然后是利用业余时间搞好科研,不能把专业丢掉,专业不好无权指挥别人。

卢永根院士也是几次赴美探学,当他的大部分亲人都办理好了移民手续,甚至帮他的家人办好了移民手续后,他断然地拒绝了,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只有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自己的国家才有意义。”当移民官问他“你已经具备了移民的条件了,为什么还要留在中国呢?”他坚决地回答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卢永根还不遗余力地推荐年轻人海外求学,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召他们学成归国。在他的感召下温思美、刘耀光等七八位科学家先后回国。可以说,卢永根的爱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刘耀光院士,也成就了华南农业大学“一门三院士”的佳话:“中国稻作科学之父”、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丁颖院士是卢永根院士的导师,而卢永根院士又是刘耀光院士的导师,他们就是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一门三院士”。

2017年3月14日,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捐出880余万元积蓄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农业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这是作最后的贡献。”他不认为这是捐,而是还给国家,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

6.jpg

卢永根院士夫妇在银行职员的指引下确认一笔笔捐赠转账手续(2017年3月21日)

7.jpg

卢永根的遗体捐赠卡


第二版块:学高德馨,治学严谨

本版块主要展示了卢永根不仅是一位可亲可爱的校长,他还是一位成果卓著的农业科学家。

他51年来致力于水稻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他将丁颖教授生前搜集的七千多份稻种逐步增加至一万多份,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是我国水稻育种领域的重要著作,其中,还参考了卢永根提供的大量实验数据撰写而成;他首次提出了“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这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8.jpg

卢永根在室内进行显微镜观察(2000年6月)

9.jpg

71岁高龄时,卢永根拄着拐杖登上佛冈大石鼓岭考察野生稻

111.jpg

这是陈列展里拐棍实物图片


第三版块:廉洁奉公,甘为人梯

本版块主要展示了卢永根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甘为人梯的感人事例。

卢永根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以此作为自己一生恪守的人生信条。

10.jpg

卢永根的“四个一点”

有一位年轻教师夫妻分居两地,生活非常不便,卢永根帮他们解决了这个生活难题,那个年轻教师来到卢永根办公室表达感谢,趁卢永根不注意,冷不防往他兜里塞了块手表,拔腿就跑,还没跑出门口,就听见卢永根严厉地批评道:“再不拿回去,我就找你领导,让你丢饭碗!”吓得这位年轻教师停下脚步,并拿回手表,非常羞愧。

他不仅对待自己严格,对待亲戚也是十分的严格。在卢永根担任校长时,一位做工程的亲戚来“走后门”,想利用他搞点工程做,没想到被他骂了回去,周末他又回老家花都找亲戚们开了个会。卢永根说:“只要我在华农一天,你们就一天不要进华农的大门,不要想在华农做工程。”

恢复高考后,许多高校都面临着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但他顶住压力,大胆地打破了职称评定上的条条框框,让八位年轻教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这八位年轻教师也不负所望,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中就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罗富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国家教学名师骆世明等,这也证明了卢永根慧眼识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11.jpg

卢永根校长让八位年轻教师得到破格晋升

12.jpg

卢永根指导博士生进行水稻育种研究


第四版块:一生恭俭,淡泊名利

本版块主要展示了卢永根虽然出生在香港的一个中产家庭,但卢永根生活节俭、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是名副其实的“布衣”院士。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

13.jpg

6岁时的卢永根和父亲、哥哥在一起的照片

14.png

以上图片为卢永根生前家中所用的物品

老式电视机,锈迹斑斑的铁架子床,捆了又捆、绑了又绑、用了又用的椅子和凳子,还有一用就是几十年的电脑桌等。

他说:“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

他还有一件穿了很久的绿毛衣,穿时间长了,袖口和领口都磨破了,身上还破了几个小洞,但他拿来绿色针线自己缝一缝、补一补继续穿,他舍不得丢弃,他说:“这是水稻的颜色,大地的颜色” 。

15.jpg

卢永根穿着他最喜爱的绿毛衣在工作(2008年4月)

卢永根淡泊名利,他在《我的科教生涯》中谈到:“真正的‘名’不是自封,不是伸手要来,也不是通过媒体炒作而来的,‘名’是人民给的,是大家公认的,只可遇而不可求。”

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调到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和教师这个讲台。

那么,卢永根是如何从一个讲究生活、注重派头的香港“四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和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时代楷模的呢?他的夫人徐雪宾教授认为,卢永根同志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党的忠诚战士,关键在于党的教育和培养,“是党的教育成就了阿卢的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卢永根同志用实际行动真切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完美地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

卢永根同志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他是春风,是春蚕,他将自己化作了护花的春泥;他热爱祖国,把自己燃烧,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卢永根则是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他的科学家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陈源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